整理 | 夏心愉、愉見財經(ID:fish-finance)
“愉見財經”在麥肯錫近日發布的這份《中國Top 40家銀行價值創造排行榜(2019)——新一代價值銀行:精細化、專業化、數字化和敏捷化》報告里,發現了“數據說話”的干貨:銀行貸款投到哪些行業,能創造更多價值?麥肯錫研究選取的40家代表性樣本銀行,管理了中國商業銀行業87%的資產,貢獻了90%的稅后凈利潤(2018年底數據)。從他們身上可以探尋出,銀行的價值創造與滅失。在20個主要對公行業投放中,2018年有6個行業的RAROC為負。對公行業RAROC排名前5名的分別是公共管理、金融、衛生、水力環境與租賃商務,其中公共管理和金融業的RAROC超過50%,分別達到62.6%和59.1%。制造和批發零售業是RAROC表現最差的兩個行業,分別為負14.1%和16.3%;連續4年排名最末。制造業貸款投放規模在91884億,批發零售業為47673億。麥肯錫在分析40家銀行的行業組合后發現,部分行業,如制造業和批發零售業,貸款規模大且不良貸款率高,并且資本耗用高,但并未給銀行貸款組合創造出經濟利潤。制造、批發零售、采礦及商務貿易的不良率連續兩年超過3%且大多呈上升趨勢,分別是5.48%、5.73%、3.30%與4.86%,遠高于對公貸款的平均1.97%。其中制造和批發零售業的資本占用較高,分別為18899億元和9493億元。同時,在外部貿易不確定的背景下,部分依賴進出口的產品,如汽車、農產品、飛機、機械及電子產品可能會受到影響。因此,在相應行業,銀行可能會面臨貸款風險不確定性,具體包括信息業、制造業、交通業、批發和零售業及農林漁牧業。有鑒于此,麥肯錫建議,對公業務“行業專業化”勢在必行,因為只有這樣才能合理分配日漸稀缺的資本資源,配合監管和宏觀政策方針,提高資產總體質量,且唯有如此才能深耕高價值客戶、提升綜合收益率、對抗周期性波動、打造長期優勢。看完貸款投向方面干貨,如果您還有時間再看看銀行在更多維度的經營情況和價值得失,那我們繼續來說麥肯錫近日發布的這份研究報告發現。TOP40家銀行合計實現經濟利潤約5225億元;平均資本回報率(RAROC)為16.3%,較2017年的17.0%下降0.7個百分點,連續第三年下降。其中,27家銀行經濟利潤為正值,13家銀行未創造經濟利潤;6家銀行RAROC上升,34家銀行RAROC下降,大部分銀行的RAROC延續下降趨勢。2018年,五大行及郵儲銀行、全國股份制銀行、主要城商行和主要農商行的RAROC分別為18.4%、13.6%、12.0%和16.9%,分別較上年下降0.5、0.7、1.7和0.3個百分點。四類銀行中,股份制銀行和主要城商行面臨的競爭壓力最大,經濟利潤創造壓力最大。股份制銀行資本消耗較高,城商行處理不良資產壓力較重,同時兩者均面臨較大的息差收窄壓力,拖累其資本回報率的實現。五大行及郵儲和主要城商行的凈利息收益率均略升,股份制銀行降幅趨緩。銀行需進一步鞏固和提高資產定價能力,并積極拓展其他收入來源。大多數銀行已開始尋求中收差異化發展之路。除五大行及郵儲銀行外,2018年其他類型銀行的單位資產非利息收入率同比上升,全國性股份制銀行的非利息收入率仍然最佳,達到1.10%,而五大行及郵儲、主要城商行及主要農商行的單位資產非利息收入率分別為0.66%,0.56%及0.74%。四類銀行中,僅五大行及郵儲營業費用率下降,其余三類銀行的單位資產營業成本率均有不同程度上升。2018年,五大行及郵儲、全國性股份制銀行、主要城商行及主要農商行的營業費用率分別為0.93%、0.87%、0.63%及0.79%。銀行應繼續通過集中化、數字化來科學管理成本。各類銀行資產減值均大幅提升,股份制銀行關注+不良貸款率仍然最高。加強貸后預警和不良資產處置能力刻不容緩。部分銀行已開始重視輕資本管理,但多數銀行依然停留在重資本模式,銀行需結合資本收益進一步進行主動資本配置。3,綜上,麥肯錫提出五大核心業務建議與八大戰略建議第一是,零售貸款凈利差高、手續費高、風險成本低及資本占用低,建議銀行加大零售投入,向零售轉型勢在必行。第二是,公司銀行業務做好“行業專業化”及客戶的深度綜合經營,通過專業化策略及客戶深耕進一步了解企業需求,共創雙贏局面。第三是,聚焦區域風險,加強區域性風險管控。不良貸款率具有強區域性,麥肯錫建議銀行根據地區特性進行特色化經營。為成功向新一代價值銀行轉型,實現精細化、專業化、數字化和敏捷化,麥肯錫提出八大核心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