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 | 資訊中心 | | | 貿金人物 | | | 政策法規 | | | 考試培訓 | | | 供求信息 | | | 會議展覽 | | | 汽車金融 | | | O2O實踐 | | | CFO商學院 | | | 紡織服裝 | | | 輕工工藝 | | | 五礦化工 | ||
貿易 |
| | 貿易稅政 | | | 供 應 鏈 | | | 通關質檢 | | | 物流金融 | | | 標準認證 | | | 貿易風險 | | | 貿金百科 | | | 貿易知識 | | | 中小企業 | | | 食品土畜 | | | 機械電子 | | | 醫藥保健 | ||
金融 |
| | 銀行產品 | | | 貿易融資 | | | 財資管理 | | | 國際結算 | | | 外匯金融 | | | 信用保險 | | | 期貨金融 | | | 信托投資 | | | 股票理財 | | | 承包勞務 | | | 外商投資 | | | 綜合行業 | ||
推薦 |
| | 財資管理 | | | 交易銀行 | | | 汽車金融 | | | 貿易投資 | | | 消費金融 | | | 自貿區通訊社 | | | 電子雜志 | | | 電子周刊 |
當前互聯網化已經重新定義了消費金融行業傳統的“場景”概念,如何借助場景有效獲客,有效控制風險是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的行業性問題。
文 | 本刊記者 陳美琪
來源 | 《貿易金融》2019年10月刊
自2009年消費金融公司試點成立至今,消費金融行業已走過十年發展之路,對助力消費升級發揮了積極作用。期間,銀行、互聯網巨頭、行業龍頭紛紛入局消費金融領域,各自基于不同資源稟賦,形成差異化的業務模式。
行業由“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
2017年,持牌系消費金融公司迎來盈利大爆發,整個行業營業收入及凈利潤都實現了大幅度增長。但消費金融行業在取得快速發展的同時,諸如信用風險、消費者保護等行業性問題逐漸顯現。
另外,基于當前消費金融行業競爭加劇、分化加速,整個行業正處于敏感的拐點期,行業增長逐漸從增量向存量時代過渡,面臨獲客難、融資難等諸多發展難點。具體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第一,營銷獲客難。一方面成本使獲客數量難度增加,在數字金融時代的背景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營銷獲客成本不斷攀升,導致獲客成本壓力越來越大。另一方面獲客質量難度也在提升,多頭借貸等問題不斷凸顯。
第二,互聯網化正在重新定義場景。有效的場景獲取可以“觸達”更多場景用戶,通過精細化場景發展,可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展業。當前互聯網化已經重新定義了消費金融行業傳統的“場景”概念,如何借助場景有效獲客,有效控制風險是消費金融公司面臨的行業性問題。
第三,融資難。消費金融公司不能吸收公眾存款,主要籌資渠道少,議價能力相對較弱,資金成本高企。此外,在信貸資產證券化、發行金融債等業務上政策要求嚴格、準入門檻高,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消費金融公司的融資方式。
第四,支付難。由于消費金融公司缺少自有借記賬戶及支付體系,依托場景發展存在支付、放款、還款等難題,受制于不同支付機構轉賬限額和限時要求,一定程度影響客戶還款效率,降低了客戶體驗。
不難看出,如何有效應對挑戰、解決問題,實現消費金融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是整個行業必須不斷思考直面的課題。
監管不斷趨嚴及外部環境也發生改變,引領行業發展更加趨于理性化,從注重發展“高速度”向“高質量”轉變,更加專注對消費的高效支持。
特別在當前國內宏觀環境進入新常態,消費成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主引擎”,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以及近日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加快發展流通促進商業消費的意見》,明確要持續釋放內需潛力,充分發揮消費的基礎作用,提出要發展消費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專業化消費金融組織發展。
因此,應更加充分結合行業發展實際,提升制度時效性和行業匹配度,進一步統一監管標準,規范不同消費金融參與者準入條件和市場行為,有效維護競爭的公平性和市場的有序性。
國家政策層面的發聲,無疑是對促進消費金融行業發展的重磅政策利好。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期內,消費金融仍是重要的市場機遇,有巨大的上升空間。
數字化不斷推進,ABS或成重要融資方式之一
2017年末,“現金貸”通知頒布,消費金融公司的資金來源受到更嚴格的管制。此后,行業內持牌消費金融公司頻頻發布增資或擬增資信息,以通過增資緩解資金壓力。
2018年4月,人民銀行等五部門下發《關于規范金融機構資產管理業務的指導意見》對資產管理機構的資金杠桿、產品嵌套等方面加強約束,間接約束了消費金融平臺的資金來源、資金杠桿等。
為有效緩解資金“短缺”,降低融資成本,拓寬融資渠道,行業機構積極探索和嘗試融資新路徑——即ABS資產證券化。
2019年上半年,消費金融領域共有11家機構發行了31只ABS,發行規模為871.99億元,比去年同期的812.56億元增加了7.31%,青睞程度可見一斑。
ABS在發行便捷性和易得性上雖然還有很大優化空間,但不可否認,其對于資金源相對狹窄的消費金融公司而言正成為一個重要融資新方式。消費金融ABS市場未來空間廣闊,大有可為。
除此之外,隨著消費金融領域數字化進程不斷推進,技術與金融場景不斷融合滲透,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金融科技手段與消費金融業務深度協同,對消費金融服務的模式、成本及體驗等方面都形成了顛覆性改造與提升。
消費金融業務各環節中比較典型的獲客、風控、客服、催收等幾大領域,均在推動數字化進程中受益匪淺。以風控環節為例,基于大數據的用戶畫像,基于人臉識別的身份認證,基于機器學習的風控模型,基于云計算的實時審批,均是數字化對消費金融的有益影響,也可以說,是數字化促進消費金融真正回歸了普惠金融的本源。
持牌消金開始探索服務新模式
持牌消費金融公司被視為消金行業中“明日朝陽”,而在消費金融領域能獲得消金牌照也實屬不易。
公開資料顯示,北銀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銀消金”)成立于2010年3月1日,是全國首家獲批成立的消費金融公司。
北銀消金有關負責人告訴《貿易金融》記者,北銀消金自成立伊始,積極踐行試點職責,在全新的消費金融領域摸索前行,在探索發展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合規與發展并重”的發展理念。
伴隨消費金融領域大數據及智能化技術的應用,為適應新的發展趨勢,北銀消金開啟轉型步伐并持續推進,探索消費金融服務新模式,與多家知名互聯網公司開展合作,通過金融科技賦能,遵循“小額分散”原則,為客戶提供便捷的消費金融服務。
在業務發展方面,持續加強“線上”獲客能力,小額貸款基本實現“線上”辦理,無紙化業務比重超99%;積極拓展教育、車險、租房、裝修、旅游五大消費領域優質合作機構,構建封閉的資金鏈和場景鏈。
在風控建設方面,加強合作機構準入及存續期管理,逐步建立貸前、貸中、貸后三位一體的風險內嵌商業模式,通過有效管理降低業務整體風險;引入包括人行征信、百行征信等多方覆蓋信貸、消費等多個領域的專業數據,為大數據反欺詐、客戶信用風險評估及風控模型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數據參考。
目前,北銀消金已建成覆蓋業務全生命周期的高效智能風險管理體系,通過運用大數據和機器學習的智能實時審批系統,實現對線上線下不同場景業務“數據+模型+策略”三位一體的風險識別與防范。
面向未來,北銀消金將堅守風險底線,堅定小額分散的業務定位,堅持合規穩健發展,逐步提升智能風控能力,提升客戶體驗,踐行消費金融機構設立的初衷。